close
高產能無特定病原(SPF)白蝦養殖技術研發









水產試驗所 鄭金華

壹、摘要


  在目前野生種蝦以及整個養殖池周遭都充滿病原的情形下,唯有將病原體完全隔離於蝦體以及養殖池之外,才能確保整個養殖過程中池蝦不發病。為達到上述目標,首先需要篩選「無特定病原(SPF) 」的種蝦,然後生產SPF蝦苗,再放養在具有隔離防疫設施的養蝦池中。如此,才能確保養蝦成功。


  本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建立SPF白蝦種原庫,並確立海水蝦類重要病原的檢測技術、SPF白蝦繁養殖技術以及每平方公尺年產10公斤(相當於每公頃年產100公噸)以上之高效能白蝦養殖技術。在上述隔離防疫的網室或溫室內生產SPF白蝦,不但成長快、產量高,而且完全不必使用化學藥品,符合安全無毒、環保科技的訴求。


貳、前言


  海水中含有對蝦類致病的已知病原體雖然有很多種,但新的病原體亦陸續地被發現;不過,白點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等病毒才是造成養殖蝦類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體。外海捕獲的種蝦普遍被許多病毒感染,許多病毒能經母蝦感染給蝦苗,加上病毒的帶原者非常廣泛,可以說整個養殖環境都充滿帶原者,使得疾病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因此,篩選「無特定病原 (SPF) 」的種蝦以生產SPF蝦苗,再放養在具有隔離防疫設施的SPF養蝦池中,是解決蝦病的方法之一。


  雖然SPF優良種蝦及其蝦苗的生產及養殖為世界養蝦產業趨勢,不過,在台灣,養殖SPF白蝦的熱潮在短短的幾年中已經完全消退,其中的原因在於業者對於SPF蝦苗需要SPF環境的配合才能彰顯出其價值的認知不足所致。首先,養殖業者認為隔離設施費用太高,也無法將病毒完全隔離。這些錯誤的認知使得養殖業者均未採用防疫措施,即盲目地放養SPF蝦苗,反而蒙受比放養一般蝦苗更大的損失(因為SPF蝦苗價格較高且較晚發病,使飼料消耗較多),因而產生SPF蝦苗沒有用的錯誤結論。其次,繁殖業者未採用SPF種蝦,或未隔絕病原體,其所生產的蝦苗可能已感染病毒,卻仍號稱SPF蝦苗。如此,進一步摧殘養殖業者對SPF蝦苗的信心。從此,白蝦養殖也和草蝦養殖一樣地陷入病毒疾病揮之不去的泥淖中。雖然2006年白蝦產量仍維持在1萬公噸,不過,80%以上來自混養。疾病的問題使得白蝦單養每公頃的平均年產量低於6公噸。


  目前,養蝦業者對放養SPF蝦苗尚缺乏信心。因此,協助業者重新建立SPF白蝦養殖之生產體系是政府當務之急。為此,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肩負起大量培育SPF白蝦種蝦,開發SPF白蝦繁養殖技術的任務,然後技轉給繁殖場及養殖場,以期早日重振台灣養蝦產業。


參、SPF白蝦繁養殖模式之開發


一、SPF白蝦之篩選


  利用PCR檢測技術來分別檢測白蝦在幼苗期、成長期及生殖期等3個不同生活階段之個體,檢測的項目包括WSSV、TSV、IHHNV、YHV/GAV等病毒,將帶原之白蝦整批銷毀。病毒性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加上蝦類缺乏抗體/抗原系統,無法使用傳統疫苗而使蝦體得到免疫。因此為確保蝦體不被感染病毒而發病,除了使用無特定病原(SPF))的蝦苗,還需要裝設防疫設施並嚴格執行防疫措施,才能將病毒隔離在養殖池之外。


二、防止病原入侵養殖池


  病原入侵養殖池的途徑包括水源、餌料、人員、器具、宿主及在養殖池、排水溝間來回穿梭的鳥類與兩棲甲殼類。防止病原由上述途徑入侵養殖池以檢測、銷毀、消毒、隔離為主,隔離設施採用經濟可行的的材質與工法(表1 / )。


  病毒隔離措施與設施包括(1)人員進出、器具移動的管制與消毒,(2)去除生餌中參雜之宿主或使用人工飼料以及確定不含特定病毒的生餌,(3)池底、池壁、管溝、水車、池水徹底消毒以去除蝦類病毒可能的宿主與帶原者,如:甲殼類受精卵、幼生及成體,其中以藤壺與海蟑螂最難徹底清除,(4)養蝦期間完全不換水或只用不含特定病毒的水源(以過濾或殺昆蟲藥劑去除可能的宿主),(5)池邊張設沙窗網或塑膠布以防止海蟑螂、螃蟹等兩棲甲殼類入侵養殖池,(6)池子上方全面鋪設防鳥網以避免鳥類進入養殖池內。池水與水源中若含有病毒可能的宿主,一定要設法去除;因為這些宿主就如同病毒的製造工廠及倉庫,隨時可能傳播大量的致命病毒給池蝦。病毒離開宿主後,只能在水中單獨活存短暫的時間(約1~2天),因此,池水以過濾網袋或以氯、臭氧等消毒劑等將這些可能的帶原者去除,兩天後水中游離的病毒應已失感染能力。


三、高密度SPF白蝦養殖


  在上述理念下,將室外養蝦池建構防疫措施與設施,並成功地完成高密度無特定病原(SPF)白蝦養殖之試驗。結果顯示:SPF白蝦在室外防疫養蝦池中,一年可連續養殖3次,每平方公尺生產量可達10公斤以上(表2 / )。水試所所生產的白蝦,經過檢驗結果顯示:未檢出任何抗生素、孔雀石綠、以及重金屬之含量(銅與鋅除外,因為兩者均為生物體必須礦物質,不過都在安全範圍以內)。


四、SPF白蝦養殖之產業應用


  SPF白蝦繁養殖技術可應用在高疫區之溫室、低疫區之網室也可應用在非疫區之開放養殖池;不過,因為不同的防疫與養殖設施之建構費用差異很大,在白蝦預期價格下跌的長期趨勢下,如何縮短投資回收年限,是使產業能否提高獲利甚至永續經營的思考重點。因此上述各種白蝦養殖模式中,以網室作為防疫設施應該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種SPF白蝦養殖模式,因為它具有防疫與養殖設施之建構成本低、養殖運作成本低、防疫風險低、單位面積養殖產能大、養殖成功率高等多項優點。SPF白蝦養殖可供應活蝦與冷凍蝦市場。因為沒有疾病,SPF白蝦可養殖至超大規格體型,養殖、運送、包裝過程不必用藥,SPF白蝦沒有任何藥物殘留。也因為沒有疾病,SPF白蝦耐長時間之運送與暫養,在活蝦市場將占有極佳優勢,可提供活蝦餐廳、釣蝦場、超級市場、甚至宅配等客戶的需求。至於冷凍蝦可作IQF,訴求新鮮、安全、無毒、科技、環保、衛生、可生食、不會過敏等諸多優點,以提高附加價值。





本文摘自行政院農委會網站


白蝦養殖新技術 提昇產能及育成率










水試所東港生技中心以採隔離防疫網式生產的無特定病毒白蝦。
水試所東港生技中心以採隔離防疫網式生產的無特定病毒白蝦。

〔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農委會水試所東港生技中心成功建立無特定病毒(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白蝦種原庫及SPF白蝦養殖技術,大幅提昇白蝦養殖產能及育成率,對飽受病毒威脅的養蝦產業是一大喜訊。


水試所研究員鄭金華博士指出,該中心所研究的高效能白蝦養殖技術,每平方公尺可年產十公斤,相當於每公頃年產一百公噸,是目前民間白蝦養殖平均年產量的十六點六倍,而且從蝦苗(約一寸)養成至上市體型(四十尾一台斤)只要四個月,比一般白蝦養殖場縮短一至二個月的時間,養殖效益非常大。


台灣盛極一時的草蝦養殖因病毒肆虐於民國八十年代走向沒落,從中南美洲引進的白蝦養殖取而代之,迄今全國年產量超過一萬五千噸,是國內最大宗的養殖蝦種。不過,幾年發展下來,白蝦養殖也開始出現病毒問題,育成率越來越不穩定。


水試所東港生技中心主任陳紫?表示,在該中心研究人員多年努力下,水試所已經建立SPF白蝦種原庫,培育出抗病性強、成長快速、生殖率高的蝦種,採隔離防疫網式或溫室內生產的SPF白蝦,不但成長快、產量高,且不需使用化學藥品,符合有機、無毒的環保養殖訴求,將配合政府輔導產業政策,將這項養殖技術轉移到民間。


水試所研究員鄭金華博士表示,與該中心合作的民間養殖場,將SPF蝦苗放養於具有防疫措施的蝦池中,育成率達八成以上。


東港生技中心的SPF白蝦苗目前一年的最大產能約一億二千萬尾,可提供約十五公頃的蝦池需求量,水試所將視這項養殖產業的發展情形,適度調整產能或逐步將蝦苗技術轉移到民間。


本文摘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有機養蝦學會 的頭像
    有機養蝦學會

    養蝦實務與關鍵技術

    有機養蝦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