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地球溫度上升


致使夏天養殖池的水溫過高


泰國蝦業者飽受軟殼病之苦


損失難以估計


 


經過多年來的研究 最近有學術單位的研究指出,"台灣養殖泰國蝦於夏季所發生之肌肉白濁症而且引起大量死亡,究其原因是因感染腸球菌 (Enterococcus sp.)。"這裡所說的肌肉白濁症,就是俗稱的軟殼病。雖然找到可疑的細菌了,但專家還有有提出防治的方法。


 


筆者從事泰國蝦養殖近30年了


前20年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軟殼病


泰國蝦軟殼病是在近年來地球溫度上生以後才發生的事


尤其夏天溫度越高則罹患的程度也越嚴重


由此可證明與地球溫度上升有關


 


溫度上升則水溫上升


水溫上升的結果PH值和ORP也會上升


泰國蝦的PH值寬容值在7.8-10之間(PH值超過9.5不可逾4小時,超過10就會很快死亡) ORP的寬容值在200~450之間 (山泉水150~250之間)


如果超過極限都會造成泰國蝦死亡


若長期處於極限左右則會引發病變


 


觀察泰國蝦的軟殼病


每年都在夏天發生


而在中秋以後就隱聲匿跡


並且發生軟殼病的蝦池都有共同的現象


1.地下水源或沖水不足


2. 沖水的時間點錯誤 (有些人早上5點沖水12點就停水,有些是尖離峰契約戶,晚上10點沖水到天亮.)


3.藻華過旺 


4.氨氮濃度經常過高


5.曾在池邊噴灑除草劑或週邊農藥危害所引發>


經過追蹤調查,都是水溫過高,或半夜PH值經常達到極限。


另外又調查能夠完全避免軟殼病發生的業者


他們都是能夠完全控制水溫和PH值的業者


 


筆者專程拜訪成功預防軟殼病的業者


經統計發現使用光合成菌,控制水溫和PH不過高病在飼料添加電解維他命者幾乎能完全避免被軟殼併所困擾。 而且這些成功的業者連續幾年都能完全防止軟病發生。


由此又可推論,使用益生菌對軟殼病是有正面意義的。水溫和PH值若能控制得宜,是能夠完全避免軟殼病發生的,對於飼料所添加的維他命如有不足,則應予補充。


以去年輔導防治軟殼病的經驗 來說。初期發現病時,每分地使用1公斤二氧化氯(濃度7.5%)消毒,並調整補充地下水的時間為中午12點到晚上10點(水量為每天上昇20-30公分左右,溫度越高則應補充越多,以溢流口排放水面熱水。)PH值檢測控制在不高於PH9.5,(PH檢測包含夜間監控,盡量控制在7.8-9.5之間),並且氨氮濃度以不高於0.1PPM為安全範圍。如此操做以後,軟殼病均在7天左右完全防制。但軟殼病已經非常嚴重者,並無法在7天內痊癒,只能全部清除銷售,這是美中不足之處。


以上的經驗,筆者足以證明發生泰國蝦的軟殼病的導火線有三:1.水溫過高。2.PH值曾經超過10。3.氨氮濃度經常超過0.3PPM。初期的發生是可以痊癒的。


有關泰國蝦軟殼病的研究,還需要學術單位和養殖同業提供寶貴經驗,希望能共同交流,共同為台灣養殖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有機養蝦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